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二)
日期:2019-02-02 15:47:12  发布人:就业信息网  浏览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二)

“学而优则仕”观念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王占仁:首先是育人合力尚未形成。高校创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特色,遇到的瓶颈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率较低,创业教育的“锦标观念”突出,功利色彩较浓;一些学校由于学校学科力量较弱,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材编写困难重重,无法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教育的氛围刚刚形成,全国各地区的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尚未形成和推广,各省对于扶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也处在逐步确定的阶段,尚未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无法形成发展的合力。其次,运行机制尚未成熟。由于尚未进行制度层面的整体设计,高校对于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还未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领导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正在磨合中。另外,学科体系亟待建立。

  记者:这些问题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接下来应该如何完善?

  王占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社会资源等多个因素作为支撑保障。

  首先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机构和制度保障要求越发强烈,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并健全制度、理顺机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要结合自身特点成立大学生创业学院或中心,要把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校内资源,整体规划和协调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确保人员、场地、经费投入。

  其次是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三师型”有两层含义,既指教师素质方面要“能讲课、能咨询、能实践”,又指教师队伍结构要涵盖“理论型、实践型、综合型”,确保数量足、质量高。

  再次是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行性的产学联盟支持系统。产学联盟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形式,包括各高校之间的高校联盟以及企业间的企业联盟。

  记者:您刚才提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占仁: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学而优则创”。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科学衔接,缺少启蒙教育的基础和准备,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不补上本应该在中小学缺失的启蒙课程。相对于美国从小学就开始的全民创业教育,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在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下快速启动的。我们应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学而优则创”的文化。把启动创业生涯和启动就业生涯同等对待,在所有学生心中埋下创业的种子,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期待将来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